编者按: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之火燃烧至今。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有着厚重人文底蕴的传统工艺被代代相传。这些工艺可谓门类繁多,并且个个光彩夺目,既是蕴涵人类文明之始的造物艺术,也是传统民间手艺人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9月15日-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在济南召开,为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中国传统工艺品牌,让中国手造之美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大众网·海报新闻特推出《玩转文旅·手造》系列专题报道,以文化“两创”为着力点,以文旅融合为原动力,推动“手造技艺”全面起势,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与新希望。
济水之南、泰山之北,是为济南;
活态传承,精工巧思,是为手造……
当注重“材美”“工巧”“器雅”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相遇,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9月15日-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在济南开展,届时,一场属于济南与手造的邂逅将在此上演,让济南这座有文化、有温度的城市持续释放独特魅力。
手造之美,千年技艺的延续
夜阑人静,灯自帷幕后亮起;锣震鼓喧,影从十指间舞动。一挥手,上演千古奇事;一张口,就是千秋怪谈。
随着一声锣鼓声响,济南皮影女团的古戏台瞬间热闹起来,一块幕布逐渐亮了起来,剧目名《猴王借扇》缓缓上升,皮影戏正式开始。
幕布前,剧中人物依次出场,展示出百般变化;幕布后,皮影“女掌门”李娟手舞足蹈,调动各种道具。近20分钟的表演,李娟非常投入,谢幕时,她已满头大汗。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牛皮制作,高度一尺有余,色泽古拙,风格质朴粗犷。这些精心雕刻成的喜剧人物、动物和自然景物,根据剧情、人物唱腔、音乐节奏配上动作,在光影间跳动。这就是李娟手中的影人形象。
昏暗的灯光下,不到十平方米的工作室挂满了木工老物件,济南“桥氏木作”的第五代传承人乔一兵坐在桌前,用那双布满伤痕的手反复打磨着手里的木料。不一会儿,用一整块木头,通过凿、锯、锤等工具设计制作成的鲁班枕最终成型。
据乔一兵介绍,鲁班枕最初在他们家被称作“一块料”家具,因为它是由一整块木板制作而成,后来他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一块料”家具恰好与鲁班枕结构相符合,是中国传统技艺之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
“小小的木器,达到了木工技艺的最高境界。”乔一兵说,“整个制作过程中,结构是灵魂。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块木料就废了。即使像我现在做得非常熟练了,光做结构也需要9个小时,制作完成一个满意的鲁班枕需要3天。但是当你学会做鲁班枕了,其他啥木工活儿也都会做了。”
近年来,济南大力推广特色“手造”,从以“黑、亮、薄”而著称的龙山黑陶,到历经千锤百炼的章丘铁锅;从如梦似幻的真丝扎染技艺,到山东快书、单弦、古彩戏法等传统曲艺……可以说,济南一直在探索非遗和其他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存之道”,从而为“山东手造”不断积蓄济南力量。在即将开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颇具特色和形式多元的济南手造品牌将集中亮相,让济南这座有文化、有温度的城市持续释放独特魅力。
各有门道,“创”出济南文化新品牌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手造资源灿若星河。
在刚刚完成评审并进行公示的“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中,济南市8家单位进入入选名单,8家单位获得提名,并在雕刻工艺类、烧制锻造类、织造印染类等项目上表现突出,真正做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事实上,有赖于诸多独具创新与开拓性工作,手造在济南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断焕发时代活力、奏响创新乐章,成为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也成为泉城济南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历经12道工序,18遍火候,36000锤锻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铁锅。”随着《舌尖3》的开播,章丘铁锅也从原本的默默无闻,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章丘一张响亮的名片,火遍了大江南北。
章丘铁锅的爆火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所隐藏的独特技艺和无数铁匠长久以来的坚持,才是它成功出圈的关键。
章丘铁匠始于春秋,兴于汉,鼎盛于唐,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传承人牛祺圣,也就是“鱼鳞纹锅”的创造者,从业至今已经有60余年的时间,他曾提到:“在打的过程当中,你不能打歪了锤,再一个整个锅形你得打圆了它,用手工打圆它,就是一锤压半锤的把这个铁板来打光滑、打平,叫它密度增高了以后,这锅就算挺好了。”章丘铁锅制作工艺之繁琐、流程之严谨、成品之精美,令人拍案叫绝。其“锻打三万六千锤,勺底锃明颜色白”的美誉,可谓实至名归。
同样是出自于高温的淬炼,龙山黑陶所呈现出的又是另一番独特风味。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这是对龙山黑陶最恰当的描述。相比于普通陶瓷制品,黑陶以造型制胜,不施彩绘,经过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才可烧制而成。龙山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诞生于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龙山武源河和巨野河流域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决定了其独特的品质。
记者了解到,龙山黑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刘德功通过深入挖掘龙山文化,创立了“龙山德功黑陶”这一品牌,他以龙山武源河红胶泥为原料,将传统的雕、镂、塑、阴阳刻等艺术技法与石雕、木雕、剪纸等艺术之精华相结合,灵活运用到黑陶艺术创作之中,并首创“手工描金”“手工影雕刻陶”等工艺,令这项传统黑陶技艺得到很好的发扬和传承。
文旅融合,博览会绽放泉城力量
博览中华手造,共享文旅盛会。
9月15日-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在济南召开。届时,穿越历史烟尘、经过岁月洗礼的济南传统手工艺品将一一亮相,在一针一线、一瓦一瓷之间,传递出古典精致的手工艺之美。
事实上,这已不是济南手造首次在文旅博览会中大放异彩。
2021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现场,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打造的济南“手造集市”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驻足。木雕、石雕、陶瓷、刺绣、首饰、玻璃、剪纸……“集市”中汇聚了雕塑、首饰、皮具、陶瓷、花艺创意产品、数字产品以及文创衍生品设计等众多门类。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施展专业技能,将艺术与产品相结合,用传统元素点缀当下多元的时尚。
与上届展会不同的是,本届博览会还在“山东手造”(济南)展示体验中心设立了主会场,充分利用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面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据悉,在“山东手造”(济南)展示体验中心,博览会将通过打造融合线上线下展销平台,集合全国手造引领品牌,集中展现高水平手造经典作品,精心孵化手造文化企业,健全手造产业链条等手段,全面建成集手造研发、孵化、推广、销售、研学、体验为一体的山东手造产业新标杆和聚集地。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主会场一层将以手造全国精品展销为主,集合沿黄手造、故宫文创、上海手造街、山东工艺美院等全国著名手造品牌;二层以山东16市展示营销窗口为主,在80年代经典记忆的场景中,呈现16市手造精品;三层设置手造主题会展区、山东工艺美院研发中心、元宇宙数字展厅和大师工坊等重要板块;四层打造山东手造研学基地、国内外手造学术交流基地,使儒学文化和手造传承完美融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届时,一场关于“手造”的盛宴将在泉城济南与观众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