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模即船舶模型,是完全依照真船的形状、结构、色彩,甚至内饰部件,严格按比例缩小而制作的比例模型。船模因为其真实的再现原船主要特征,做工精良,其本身蕴含着的是船舶文化,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一套用心收藏的船模可以完整真实的再现一个船舶发展,一个船舶品牌的历史。爱湖船模以微山湖渔业运输业生产的各类运输船渔船为主要原型,品种丰富多样,工艺精湛,需十几道工序,凝聚了漕运文化渔家文化内涵,体现了微山湖地域的特征爱湖船模不但造型精美,还系统展现了渔民生产的发展史,印证了渔船制造业历史足迹,具有较强的民俗价值、美学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制作工艺流程:
1、按比例绘设图纸
2、按图纸制作各结构材料
3、先上正舢板,固定各梁头和绕柱(肋骨),立梁头,固定每道梁头、斗进(斗颈),冲天桡,固定尾风梁及。
4、上其他大底板,转站板,各种玉肋。
5、上干膛板,闷头板,做操作系统(舵、舵盘、舵镇等),锚泊系统,蓬帆系统,舢板系统(橹、浆、舵等)。
6、捻工,铜油和砺灰按1:4的比例混合打磨,在过程中根据板缝大小,用一定的填料对板缝隙进行填充,并用各种专用的钉子进行承缝。
7、为防腐防虫蛀,船内外用铜油深刷一次。
8、根据船各部件颜色进行油漆,装上船眼睛,种桅、上蓬、放锚、上舵、挂舢板。
“爱湖船模”作为地域非物质文化,是非常好的渔家文化载体,一方面再现过去的渔民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传承这一制作手艺。“爱湖船模”的制作和展现更能突出微山湖渔民文化的丰厚和“心灵手巧”的民风。因此,品牌定位一方面要突出文化展现的方面,另一方面突出渔家工匠传承的精神。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处于京杭运河畔的爱湖渔村,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它独特的漕运文化,在运河沿岸,依稀散落的老渔船便是它漕运岁月最好的见证。